國民師范學校正門歷史照片。
學監(jiān)室原狀陳列。
群眾在陳列展第二展廳參觀。
幾排舊舍,一處小院,一座民國風格的門樓隱沒在現(xiàn)代繁華的大都市中。然而,當你掀開歷史的面紗,它,絕不僅僅是一座學府……
1月19日,記者走進位于省城五一路的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二層券廊式建筑,前檐帶廊,青磚墻體,黑色立柱,典型的民國風格讓人眼前一亮。院內(nèi),1997年由彭真題詞的“山西建團紀念碑”分外醒目。紀念館內(nèi),一幅幅歷史照片,一件件珍貴文物,展現(xiàn)了老一輩革命家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精神和革命時代年輕人積極向上、勇往直前的風貌。
“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創(chuàng)建于1919年6月,是閻錫山創(chuàng)辦的一所專門培養(yǎng)全省小學教師的師范學校,目的是通過控制小學教師來左右山西教育,進而長期統(tǒng)治山西?!备别^長楊蕓介紹道,“然而,讓他失望的是學校開辦不久,這里就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志士用來傳播進步思想、宣傳馬列主義、發(fā)展黨團組織的堅強陣地,成為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和抗日戰(zhàn)爭初期中國共產(chǎn)黨在山西重要的活動基地之一?!?/p>
在一樓大廳,記者看到了國民師范最初時的模型:整個學校坐北朝南,以大門、大禮堂、辦公樓為中軸線,東西各建有十排學生宿舍及東西圖書館各一座,占地面積280畝。如今的紀念館面積不足當時的1/20,僅有6600平方米。
從1919年創(chuàng)建到1936年停辦,在短短的18年時間里,這里的進步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又一場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他們高舉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向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軍閥統(tǒng)治發(fā)起了頑強的抗爭,成為太原學生運動的中心,培養(yǎng)了以徐向前、薄一波、程子華、李雪峰等為杰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特別是在日本全面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以后,國民師范成為我黨在山西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堅強堡壘。這里不僅是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總部的所在地,同時也是以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為核心的山西新軍的策源地,為促進和堅持山西乃至華北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以及全民抗戰(zhàn)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展廳內(nèi)有一幅國民師范學生來源比例圖。由于免收學費,就業(yè)相對容易,學校中61%的學生來自勞動人民及貧寒家庭子弟。當時就有人戲謔國師“山西辦了國民師范,拉洋車的少了一半”。這是國民師范生的階級基礎,也是這所學校日后成為太原學生運動中心的一個重要因素。
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在新思想的影響下,國民師范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學習新文化、樹立新思想,逐步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神和理念。
閻錫山掌管山西軍政大權后,為擴大軍隊籌集軍餉,巧立名目向全省人民征收房稅2000萬元。1925年5月18日,太原數(shù)千名學生開展了反對當局征收房稅的革命運動,迫使閻錫山寫下了“房稅即日取消,已收者全部退回”的手令,唯獨國民師范的1000多名學生無一人參加。當?shù)弥切7娇蹓毫耸就ㄖ?,激起了國民師范學生極大憤慨。全校學生開展了以趕走總干事、成立學生會為目標的學生運動,并最終取得了這次學潮的勝利。正是這次事件,成為學生們打破封建校規(guī)束縛,使國民師范成為當時山西重要學生運動中心的轉折點。
“1924年,國民師范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1925年建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支部,從此革命的火焰在這里燃燒起來。國民師范也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在太原繼省立一中之后,開展革命活動的又一個中心?!彪S著講解員石玉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了墻上照片里青年革命者們充滿朝氣、意氣風發(fā)的面龐。
國民師范歷次的學生運動都是在革命的先進思想和理論的影響下,在黨團組織的領導和指導下展開的。特別是在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的白色恐怖時期,以國民師范為中心的學生運動,無疑讓那些在黑暗中飽受壓迫與煎熬的人民大眾看到了希望和光明,也顯示著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力量必將以星火燎原之勢燃遍整個中國大地。
于是,閻錫山當局決定,從1934年下半年開始省立國民師范學校不再招收新生。1936年學校被迫停辦。然而已經(jīng)成為山西學生運動中心的國民師范,在經(jīng)歷了革命斗爭的洗禮后,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這時的國民師范又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隨著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的組建,特別是犧盟會經(jīng)過改組,由我黨實際上掌握了領導權、并將其總部辦公地設在國民師范后,國民師范從一所官辦學府,真正轉變成了我黨在山西建立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堡壘與中樞。
從1936年9月犧盟會成立,到1937年11月太原淪陷前犧盟會撤出太原,在短短一年時間里,國民師范達到了歷史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愛國青年從四面八方趕赴太原,趕赴國民師范,加入犧盟會所屬的各類抗日組織,國民師范在山西的抗日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為了更直觀地宣講紅色故事,紀念館的工作人員還編排了多部情景劇,其中一部叫《遲來的團聚》:犧盟會洪趙中心區(qū)負責人之一、中共地下黨員高希敏和愛人梁淑媛為了革命事業(yè),在孩子出生不久后,便將其寄養(yǎng)在了老鄉(xiāng)家。1939年冬天,國民黨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高希敏夫婦被殘忍殺害,年僅1歲的兒子高蘭生成了孤兒。1993年,高蘭生輾轉打聽來到紀念館,找尋父親的影像資料,通過照片生平第一次見到了父親的面容,年過半百的他站在照片前淚流滿面……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以后,以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為核心的一支新型的抗日革命武裝在山西國民師范誕生。這是由共產(chǎn)黨人組織領導的一支抗日的革命武裝,被稱作山西新軍。在“十二月事變”后山西新軍編入八路軍戰(zhàn)斗序列。整編后的山西新軍仍然堅持在山西的抗日戰(zhàn)場上,在戰(zhàn)爭中接受血與火的考驗,不斷壯大,一步步成為了八路軍中能征善戰(zhàn)的部隊,為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作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
“國民師范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在山西的重要活動基地。當時,全國有22個省市的進步知識青年,像潮水般涌向太原,接受抗日救國的政治軍事訓練,為發(fā)展抗日武裝力量、建立黨的組織、建設抗日政權準備了大批骨干?!敝泄采轿魇∥h史研究院黨史研究四室主任王福光說。
在此期間,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彭雪楓等先后來到國民師范講授抗日救國的方針、政策。
1937年9月,周恩來受邀到國民師范做報告,只能容納1500人的大禮堂硬擠進了5000人。工作人員原本準備了一個擴音器放在桌上,可周恩來把擴音器往旁邊一推,就開始做報告。他的聲音洪亮清晰,號召大家脫掉長衫,換上短袖,走上前線,去工作、去戰(zhàn)斗、去打擊敵人。他足足講了3個小時,大家被他具有強大說服力的發(fā)言所征服,不時爆發(fā)出陣陣掌聲。這些宣講,就猶如一道道光,照進了人們的心里。
國民師范的那些崢嶸歲月已成為歷史,國師青年學生革命斗爭的吶喊猶在耳畔。紀念館正是通過不斷強化革命傳統(tǒng)、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少年筑牢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從革命傳統(tǒng)的紅色基因中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汲取革命前輩勇往直前的精神,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薄敖裉斓男腋I疃际歉锩攘矣蒙鼡Q來的。我們要珍惜當下,也要銘記歷史?!薄拔ㄓ薪邮芟冗M的教育理念,才能擁有強大的思想武器,從而站在時代的最前沿”……紀念館厚厚的留言簿上,是一句句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悟。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紅色資源訴說革命歷史、承載英雄記憶、傳承紅色基因,是激發(fā)人們奮勇向前的寶貴財富?!碧形奈锞贮h組書記劉玉偉充滿深情地說,“太原是一片有著豐富紅色資源和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紅色熱土。我們就是要深度挖掘和廣泛傳播像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高君宇故居這樣的一個個紅色資源,讓共產(chǎn)黨員的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先輩們的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代代相傳?!保ㄓ浾叨@ 圖片來源:新華社、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